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門口,市民游客共同舉起一面巨幅五星紅旗,合唱《我和我的祖國》等歌曲。譚慧嫻 攝
10月5日,國慶假期進入第五天,廣東各地旅游景區(qū)客流平穩(wěn)、有序。記者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在節(jié)日的氛圍中,紅色游、文化游等受追捧,各地的紅色景點迎來參觀熱潮。
火熱的旅游也碰上了火熱的天氣。由于連日來的高溫,各大景區(qū)的室內場館、游泳館等備受歡迎,圖書館、書店、博物館等也成為市民游客游玩之余學習“充電”的好去處。
“我和我的祖國,一刻也不能不分割,無論我走到哪里,都流出一首贊歌……”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外,來自韶關市仁化縣城口歷史文化小鎮(zhèn)的合唱團深情演唱《我和我的祖國》《我愛你中國》等經典歌曲,引得不少市民游客駐足合唱,共同表達對祖國的美好祝福。
今年國慶期間,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成為不少游客“打卡”仁化的第一站。“現(xiàn)在我們仁化不再是只有丹霞山了!”當?shù)卮迕窀锌?,隨著近兩年紅色旅游的火熱,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、紅軍街、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等成為了熱門景點,前來參觀、學習的游客絡繹不絕。
時間撥回1934年10月。中央紅軍長征過境廣東,途經南雄、仁化、樂昌、連縣等地,一路日夜兼程,其間與國民黨軍隊展開多次激戰(zhàn),突破第二、第三道封鎖線,掃除西進障礙,從而極大保證了中央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的順利進軍。紅軍在粵北逗留的時間雖僅有21天,但卻有紅軍標語、戰(zhàn)壕等諸多珍貴文物、遺址和遺跡留下,這也是紅軍長征留給廣東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。
如今,置身紀念館內,重溫紅軍長征戰(zhàn)斗的足跡,波瀾壯闊的史詩讓人心潮澎湃。歷史硝煙早已散去,源源不斷的游客前來重溫薪火相傳的長征精神。他們追尋紅色印記,聆聽革命故事,傳承革命精神。
“發(fā)生在南雄水口的這場戰(zhàn)役,是紅軍史上的一場艱難之戰(zhàn),死傷數(shù)千,稱之為‘水口鏖戰(zhàn)’?!卑殡S著講解員鏗鏘有力的講解,模擬飛機轟鳴聲、炮彈轟炸聲也在展廳內此起彼伏。紀念館運用聲光電和VR技術立體重現(xiàn)當年戰(zhàn)況,紅軍雕像如同在發(fā)起沖鋒,讓人仿佛置身戰(zhàn)場。
紀念館內,一個個主題陳列清晰地展現(xiàn)了紅軍長征過廣東的戰(zhàn)斗歷程。“奪新田、襲城口、戰(zhàn)茶料,激戰(zhàn)銅鼓嶺、搶占九峰山、翻越大王山,他們篳路藍縷、舍生忘死,奪取一個又一個的勝利……”講解員為游客聲情并茂地講述那段崢嶸歲月。
國慶期間,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還舉辦了為祖國歌唱、講紅色故事、長征地圖拼接、手工互動等沉浸式體驗活動。以“長征地圖在我心,紅軍長征伴我行”為主題的長征地圖拼接比賽,讓孩子們在趣味互動中銘記長征歷程。在紀念館內的書畫區(qū)、手作區(qū)、觀影區(qū)、答題掃碼區(qū)等,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一一體驗。
“帶小孩游覽紅軍長征紀念館,不僅加深了孩子對紅軍長征歷史的了解,而且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,收獲很大。”游客沈女士說。(記者/范永敬)
